安慶市民協召開2022年度工作總結和2023年度工作謀劃會議
發布時間:2022-12-15 瀏覽:210次
12月11日下午,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在大觀亭街創研基地召開主席團擴大會議,協會主席團、秘書處及相關負責同志共16人參加。協會主席方宜主持會議,并傳達了市文聯近期相關會議及文件精神和有關工作要求,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會議回顧總結了今年工作。2022年,民協主席團不斷強化團隊作用,凝心再聚力,再上新臺階,在市文聯領導及省協指導下,在社會各界關懷與支持下,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方式,突出民間文藝的工作特色,圍繞黨的二十大的召開、黃梅戲藝術節等主題性活動,引導會員創作更多符合時代主旋律作品。在第六屆民間藝術精品展和安慶民間工藝黃梅戲主題作品展中,首次開展以網絡票選、云上展、實體展、線上展三展合一等形式,引起較高社會關注和好評,開安慶藝術類展覽之先河,實現“兩展”創“兩新”。同時,在民間工藝傳承、民間文學搜集與創作、民間工藝的展示等多方面發力;以平臺建設、隊伍建設為抓手,不斷擴大協會影響力,取得一定成效。宗華陽參與的大型剪紙作品“大運河”獲世界吉尼斯認證;張云華瓷畫作品入選“山花獎”初評展;“方氏微刻”被安徽文旅強力推薦;代述祥、檀焰爐獲燈迷界最高獎“雁云獎”;劉宗福獲中石協賞石“天雕獎”;楊琢利等3名會員獲省工藝美術“徽工獎”金獎;在“山花璀璨禮贊盛世”——安徽省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創作推優展中,安慶民協榮獲“最佳組織獎”,宗華陽剪紙《中華傳統文化》系列作品榮獲金獎。
一是注重抓組織抓隊伍抓平臺,不斷夯實能夠有效運行的工作基礎。不斷加強組織建設和協會黨支部工作;加強政治引領,全面提升會員自身藝術水平;注重培養推介,打造德藝雙馨的藝術隊伍;打造基地建設,力爭營造會員交流展示理想會所。
二是圍繞中心抓落實,力爭創造性地完成上級下達工作任務。成立了融媒體工作室,構建協會宣傳新平臺;弘揚戰疫精神、以“藝"抗疫;向國協、省協推薦優秀作品;開展征集安慶紅色歌謠活動和民間文學類創作。
三是傳播和弘揚民間藝術,讓民俗與非遺技藝項目更加接地氣。多件民間藝術作品入選民俗與非遺展;燈謎競猜活動堅持原創性;民間技藝在傳統的七夕節大放異彩;讓民間藝術搭上青春的快車;民協會員受邀參加安慶古城非遺文化節。
四是第六屆精品展及網絡評比引起轟動,成為一次群眾民間文化的狂歡。推出了“我最喜歡的安慶民間藝術作品”網絡評選活動,參與者達265余萬人次。精湛的作品,完善的組織、和諧的氛圍,讓本次展覽超出預期。
五是以全新的觀展體驗,安慶民間藝術黃梅戲主題作品展精彩紛呈。實體展、線上展、云上展三展合一,線上線下同步,全息打造的“VR云展覽”,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安慶新聞、天天直播欄目多次來現場采訪報道;安慶市人民政府官網、學習強國等平臺先后報道;新華社安徽分社記者等國內知名媒體高度關注。本次展覽倍受領導關懷,市委宣傳部領導多次親臨現場,安徽省文聯主席陳先發也蒞臨展館參觀指導。成為一次安慶名片——黃梅戲藝術與安慶民間工藝的大融合,是一場本土戲曲文化與民間技藝文化的大聚焦。
會議展望2023年,研究部署了重點工作和品牌活動。擬于2023年4月底至5月中旬,在西城民俗記憶體驗中心組織舉辦第七屆安慶民間藝術精品展暨現場技藝展演活動,展出的民間藝術作品主要為剪紙、烙畫、面塑、瓷畫、望江挑花、微刻、玉雕、蛋雕、指掌畫、五谷畫、竹(藤、繩)編、根藝、賞石、賞蒲、布貼畫、民間書畫等多種民間藝術門類,本次展覽選擇各類作品中近年創作的精品予以展示?,F場展示主要有燈謎、剪紙、微刻、蛋雕、指掌畫、五谷畫、編織、宋代點茶、面塑、糖畫等民間技藝及漢服表演。展覽期間,還將舉辦藝術沙龍、講座、培訓等現場體驗。通過活動,促進我市民間藝術和傳統手工技藝的保護、傳承和創新,不斷豐富廣大市民業余文化生活,讓民間藝術走進社區、走近百姓,讓民間藝術更加貼近民間。
會議還對成立國學(漢服)專業委員會及賞石、根藝等部分專委會人員調整相關事宜作出安排;圍繞促進會員作品銷售搭建抖音直播平臺進行了探討;會議初步確定于12月31日召開民協五屆四次理事會。
會議認為,今年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是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悉心指導的結果,是協會藝術家們鼎力支持的結果,也是民協工作團隊上下一心,無私奉獻的結果。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展望2023年,把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進一步融合,傳承創新我們的傳統文化,堅守我們的文化基因,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創作出更多接地氣的民間藝術作品。